中美關係仍緊張,但外媒報道,高盛集團去年牽頭多間美國銀行,向中國投入了數以十億美元的資金。
《彭博》引述年度文件,該行去年在中國的「跨境貨幣未償款項」增長33%至175億美元,涵蓋了向公司和政府實體提供的一系列廣泛的現金和融資。加上花旗集團、大摩、細摩及美國銀行。美國五大銀行的風險敞口已達778億美元,較2019年增長10%。
該社指,中國金融市場對銀行來說誘惑強大,但在投行和財富管理領域,亦面臨著不透明的監管環境和緊張的政治氣氛,開源資本投資總裁Brock Silvers表示,銀行被強勁的經濟表現所吸引,「就像飛蛾撲火」。該社認為中美關係未會因拜登上台而有重大改善
其中根據高盛去年年底一份備忘錄,高盛已開始獲得監管機構許可,以完全控制高盛高華,並與其合作夥伴簽署了一份最終協議,以購買其不擁有的49%股權。此舉將結束與北京高華證券長達17年的合作,也讓高監可以自由地推行一項擴張性的增長戰略,包括將其在中國的員工人數增加到600人,並加大資產和財富管理的力度。
細摩截至2020年12月,該行對中國的總風險敞口上升10.4%,達到212億美元,這是由交易和投資推動的,其中包括做市庫存和證券。摩根大通去年年底將其在中國合資證券公司的股權提高到71%,與高盛競相成為首家獲得完全所有權的外資銀行。根據業績介紹,它計劃擴大其資產和財富管理業務以及公司和投資銀行。
歐洲銀行也熱衷增加中國投資。匯豐越來越將未來寄託在亞洲市場,計畫在區內投資至少60億美元。
瑞信正在尋求對其證券企業的完全控制,井計畫將中國員工人數和收入增加一倍。瑞銀也希望在3到5年內將其中國業務量增加一倍,並尋求加深對中國證券部門的控制。巴克萊CEO Jes Staley周二表示,該行希望在中國小規模業務基礎上再接再厲,同時繼續投資於資本市場,這一領域在疫情期間帶來了強勁的增長。
不過銀行面對的挑戰重重。外資銀行必須駕馭一個模糊的監管體系。儘管中國在1年前允許它們申請對其合夥企業的完全所有權,但他們還沒能確保這一點。他們還必須與不確定性作鬥爭,就像螞蟻集團IPO觸礁,使數百萬美元資金面臨風險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掌握理財智慧 感受生活品味
investMAN全新網頁 優雅登場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點擊即睇《Bitcoin投資入門手冊》
一書盡覽新手必讀資訊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全球樓行】 Dream House零距離
屬於香港人的移民攻略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支持蘋果深度報道,深入社區,踢爆權貴,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