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若你已達到能決定生兒育女的年紀,那肯定你也能決定不這樣做。」澳洲不少女性基於計劃生育、身體狀況或人生目標等各種原因,而選擇不去生兒育女,並做輸卵管結紮手術絕育,但社會上仍有聲音抱持女性應該有孩子、或者結紮後會後悔的想法。《衞報》訪問一些決定不生育的澳洲女性,了解她們的想法。
婦科醫生拒24歲女絕育 事主翌年懷孕被迫墮胎
昆士蘭37歲舞蹈教練休伊(Sue,化名)早在15歲已有不生兒育女的想法,她在24歲看婦科醫生,要求做輸卵管結紮手術,但遇到不好的經歷,「他拒絕接受這個想法,顯得高高在上,再堅持為我做實際上不需要的婦科檢查」。休伊結果在25歲時懷孕,只好選擇墮胎,她批評拒絕讓她絕育的醫生毫不尊重其意願,對她構成心理陰影。
休伊之後繼續嘗試各種避孕方法,包括導致有副作用的子宮環,最終在37歲時接受輸卵管結紮手術。休伊說:「在他們要麻醉我時,其中一名醫療人員說:『你有多少名孩子?』當我說『沒有』,整間房完全靜了。」
她指即使沒有孩子,生命也很圓滿,「我整個職業生涯作為教師及導師,我在大學教學,現在營運一間社交舞中心,這一切都是為了培養人們的自信,我想着為人父母這件事時想:『我可以擁有這些(小孩),或可擁有其他所有東西。』」
休伊指人們不敢公開表達自己不想生兒育女,以及解釋原因,但她相信隨疫情讓更多人有機會停下來思考,人們可反思自己的將來和需要,包括生育,「我不明白為甚麼這是羞恥的事情」。
醫護憂婦女後悔 調查:絕育伴侶感滿意
《醫療法律期列》4月刊出律師泰勒(Joshua Taylor)的一篇文章,提到澳洲女性基於計劃生育和醫療考慮,例如減輕痛楚、不想月經,而希望做輸卵管結紮或子宮切除手術,「女性經常被拒做這些程序,尤其是未生孩子的人。有這樣的情況很大程度是擔心女性會後悔」。泰勒認為這種觀念是不道德,甚至在澳洲法律下構成歧視。
部份醫護人員不願做輸精管結紮或輸卵管結紮的原因,是擔心他們會後悔,尤其是年輕人,但根據《婦產科雜誌》的一項研究發現,「大部份選擇絕育的伴侶……滿意他們的決定,未有感到後悔」。當地有專家則指,武肺疫情、全球暖化等因素都使年輕人不太想生兒育女,使尋求絕育的人增多,當中又以可逆轉的Larc手術較受歡迎。
另一名女子安娜(Anna)同樣不想生孩子,於是選擇永久絕育。安娜未做輸卵管結紮前,曾嘗試過避孕,但未能阻止她兩度懷孕而要墮胎,她坦言兩度避孕失敗後,使她失去信心,並尋求一勞永逸的避孕方式。安娜表示她和丈夫均曾受抑鬱及焦慮困擾,因此不願小孩影響他們的情緒,但她至今未向丈夫的部分家人談論絕育一事,希望將來能向他們講述對生育的真正看法。
英國《衞報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蘋果》英文版免費試睇:了解更多
英文版已登錄《蘋果》App,立即下載/ 更新:iOS / Android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支持蘋果深度報道,深入社區,踢爆權貴,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