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北美通訊)美國去年初跟中國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,至今一年。候任總統拜登及其幕僚曾表示,會對中國繼續保持強硬態度,但未有提及如何處理美中貿易協議。儘管有些人認為在向美國公司開放市場方面取得了進展,但協議中最關鍵部份──中國在2020年底之前購買約1,590億元(美元,下同)的美國商品承諾,未能兌現。
作為貿易戰停火的首階段協議,2020年1月15日簽署的貿易協定,包括中國須改善對美國公司的市場准入。這方面北京取得較大進展,特別是對美國金融公司方面。作為交換條件,特朗普政府同意削減部份中國商品的關稅,但保留向大約3,700億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進口關稅。
在購買美國商品方面,根據分析,截至11月,中國的實際購買量約為820億元,佔目標的大約52%。但相對地農產品上的表現,較製造業和能源商品更貼近目目標。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(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)分析員鮑恩(Chad Bown)指出,中國在進口農產品上達到目標的67%、製造業商品52%、能源產品則只達31%。
經濟學家將中國未能兌現承諾歸因於武漢肺炎疫情,令到中國國內對外國商品的需求下降,而進口能源的價格而都有所下調。
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,即使中國未能達到購買目標,但美國對中國商品出口,與2019年的頭11個月同比增長了13%。與此同時,疫情引致的經濟活動減少令到中國商品進口下跌了5.8%。1至11月期間的美中雙邊貿易額下跌了12%,至2,830億元。
對於北京有否履行承諾,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引述數據表示,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商品都有所增加,特別是大豆和豬肉。
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艾倫(Craig Allen)表示,他確實認為中國人有履行到結構方面的所有承諾,只是無法在數目上達標。美國在這段期間亦失去了很多工作職位。艾倫的公司和牛津經濟研究院周四公佈最新研究,估計貿易戰高峰時令美國喪失24.5萬個職位。
即將離任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(Robert Lighthizer),上周在接受《華爾街日報》訪問時說,大方向已經確定,呼籲拜登政府維持對中國商品徵收的關稅,認為關稅戰扭轉形勢,令美國佔得上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蘋果》英文版免費試睇:了解更多
英文版已登錄《蘋果》App,立即下載/ 更新:iOS / Android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支持蘋果深度報道,深入社區,踢爆權貴,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!